返回

天都山石窟

天都山.jpg

  天都山西夏皇家石窟为丝绸之路石窟道节点之一,位于海原县西安镇驻地向西15公里,初建于北魏,历代重修。

  石窟依山辟建凿窟9孔,大小殿宇13处。

  石窟寺庙成群、石窟寺庙成群,翘檐飞脊,雕梁画栋,庙貌辉煌、殿宇参差;山岩俊秀、古洞幽深、群山环抱,树木苍浓,奇峰翠碧,清泉流注。

  唐朝,有一位下级官员,姓车,名奉朝,鲜卑人。

  其先祖为北魏拓跋贵族,曾为建立过北魏政权做过贡献。

  至唐朝,其族人拓跋思恭又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皇帝封为“西平王”。

  然而由于其显赫的贵族身份和桀骜不驯的性格,被贬至天都山军马场放马,任“排马”级官员,后看破红尘,入天都山石窟修道,成为一位道士。

  天宝十年(公元755年)随中使张韬光出使印度,因病不能随团回国,遂留居印度,出家为僧,法号“法界”。

  后因思念家乡父母,焚灼其心,遂决心回国。其师赐佛经3本,佛骨一个,回到天都山地区,并在天都山石窟,开凿了“舍身洞”石窟供奉。

  贞元六年(公元790年),车奉朝受唐朝帝王的邀请,回到上京长安。

  被安置在章敬寺,又赐法号为“悟空”。

  后来,民间艺人将车奉朝和唐僧等人去了印度取佛经之事联系起来,变成了神话故事,明代作家吴承恩又整理编成了名著《西游记》。

  在此还有金牛寺传说、神鹰石传说等。

  天都山石窟内存有多块石碑,分别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西山上帝祠宇碑记。

  清代康熙八年曾创金牛寺的碑记,民国三十年重修天都山玉皇洞、子孙宫、三官殿、灵宫殿、三圣殿、白衣大士、龙王诸洞庙祠的碑刻,还有一些残碎的碑记等。